学生说
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、受业、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 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,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貌岸然也,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 嗟乎!师道貌岸然之不传也久矣,欲人之无惑也难矣。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太人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 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;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!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,非吾所谓传其道、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士大夫之族,曰师、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"彼与彼,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"呜呼!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!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 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 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,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
在校之大、中、小学生,不耻相师,而师亦乐教之。校园之环境幽雅,设施齐全;于内文化生活丰富,在外交流频繁,如唐之刘禹锡《陋室铭》云: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...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生活乃学习,学习兼苦并乐。虽负学重之担,却如履轻舟,游刃有余。或乘风破浪,或大鹏腾达,或精忠于国。无论何往何去,皆不忘恩师之教诲,之奉献,之鼓励,之关心。
注:改编自唐·韩愈《师说》
评论:
2007年2月4日 11:50
Well done -o-
发表评论